6月22日,奇点小学线上课堂NO.5期圆满结束,本期奇点小学,我们请来了赛马资本董事总经理张明焕先生,以投资人的角度,为我们讲述投融资的逻辑和要素。
邀请嘉宾介绍:
大咖:张明焕
赛马资本董事总经理
张明焕先生在赛马资本负责北京地区早期阶段的项目遴选与投资决策,关注TMT、医疗、区块链等投资方向,主要参与投资与管理的项目有瀛和律师机构、法里、羽乐圈、车主邦、川派医生集团等。个人公众号:xdxtfx。
赛马资本由国内外顶级的投资团队创立,从事风险投资(Venture Capital)和私募股权投资(Private Equity)业务,为中国的优质企业提供包括风险投资、私募股权融资、企业并购和资产重组等全面的财务解决方案,帮助他们实现快速成长。
下面让我们来看看本期干货分享。
最后,投资人每个人会有每个人的判断和逻辑,而且投资也没有绝对的对与错,这只是我个人的理解,供大家参考。
从总体的情况来看,整个资本市场流动性偏紧,使得很多项目都产生了很大的募资压力,所以很多大机构会在融资金额很大的项目上下重注,一方面是为了保障资金回报的安全性,另一方面也是希望能够充分地分担风险。
我能够真切地感受到股市的一些大跌,前两天整个市场暴跌5%。中美贸易战可能也增加了很多企业发展的不确定性。不管是对于机构而言还是对于创业者而言,整个市场现在确实还是比较艰难的,而且市场也会明显得两极分化。好项目会有越来越多的资金进入,不好的项目会直接被淘汰掉。
第一、创业者在初次传递信息的时候,需要请一个称职的FA,对你的项目进行梳理,能够比较高效地为项目提供资源对接。
创始人和投资人对接的时候,尽量用一段高凝练的话总结项目的亮点。这样,一方面可以方便对方去进行一个快速有效的查阅,对项目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另一方面也能感受到创始人的态度,商业计划书的梳理和打磨要做得足够整洁,要尽量简短。
和投资人讲的时候一定要简洁清晰,用数据说话。很多项目会讲有足够大的市场空间或者有足够大的市场规模,但实际上那并不属于创业者。创业者更多的是需要阐释在这个行业里面所能切分的市场份额在哪里,能够去展现的市场能力集中在哪些方面,这样才会足够有信服力,能够让机构对你有一个清晰的定位。
一个创始人对数据的敏感度其实也往往体现了你对项目整体的把控能力以及你对行业战略方向的把握能力。如果你对数据不敏感,当投资人问你一些关于业务上的问题很容易感受到业务不真实、不具体,会让投资人在心里有许多的疑问甚至对你产生质疑,影响彼此的感受。我觉得多数投资机构或者投资方不会频繁和一个项目接触。换句话说你和投资方接触的时间或机会是相对有限的,所以一定要在过程中清晰明确地表达你个人的能力或者展现经营上的数据。让投资者觉得你是一个比较务实、有步骤性、策略性的企业家。
对商业模式的打磨过程中可以广泛接触一些投资机构,在接触过程中一定要有针对性的接触,做好充分性的准备。充分的了解对彼此都是一种尊重,也能让大家更好更快速地建立信任,从而更加方便有效去推动后面一些业务的开展。
现在这个阶段尽快拿钱,不要太纠结于估值。投资机构的一些投资标的并不是唯一的,一定会尽可能的选择将有限的资金放大更大的价值,去创造更多的回报。有时候拿不到钱或者和投资方并没有谈到一起,并不代表项目不好。只是充分对比而言,他们更倾向选择短期或者有限的时间能够有可能去创造更大回报价值的项目源。需要尽可能地给自己创造一些现金流的业务,团队结构做一些尽可能的调整,能够相对精简、有效、节约的去把手头的资金使用更长的时间,提高企业的存活周期。
创业有时候就是这样,可能你再坚持一个月、两个月就拿到融资或者创造另一个奇迹,但是你确实因为资金压力,没有走到那个时间点,这是很遗憾的一件事情。对于这一点,需要对融资时间点和融资结构上去做把握。企业融资去做资金的计划,12个月或者15个月满足下一轮的需求是足够的。其实创业者在融资的时间节点上,往往需要提前四到六个月。从投资方而言,从项目的接触到项目内部的过会,项目尽调以及尽调后的相关投资协议的碰撞,到最终的投资打款,三到四个月可能是一个相对普遍的时间节点。
对于创始人或者对于企业的领导而言,融资一定是一直在进行的事情,融资过程中也需要构建足够多的资源基础。这样可以有效地让自己去度过一些比较艰难的时间节点。
Q:在现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环境下,如何定义一个所谓的高频、刚需的创业项目,投资方如何看待它是一个高频刚需的行业,以及如何看待互联网技术壁垒?
A: 高频刚需,我觉得更多地反观我们的生活可以察觉相应的产品需求,这些机会一定是有限的。目前互联网是一个基础的工具,更多的还是需要结合自身的资源积累与行业优势去寻求突破的可能。对于技术壁垒而言,硬科技确实是具备固定的衡量指标,比如图像识别,语音识别等,但技术壁垒只是一方面,同时需要考察与了解自身产品化的能力。
Q:我们是做楼宇直饮水供应服务的,利用团队地产行业的一些积累再结合互联网手段改造传统行业,但行业本身竞争很激烈,对于类似这样的项目,能不能给一些宝贵的建议?
A: 可能最大的竞争在于传统的饮用水方式(或者说送水),我曾经见过一些做水机的项目,把产品免费赠送给住户,利用后期滤芯或者饮水服务收回成本,但个人感觉用户教育是很大的成本,切入的timing是否已经成熟?或许可以尝试和一些大的B端物业合作。
本期奇点小学线上课堂到此结束,欢迎大家持续关注我们的活动,下期见~